第一章:成長的本質-做成長是做什麼的

作者:neo yang 時間:2022/06/13 讀: 7072
簡而言之,成長的本質就是匹配更多用戶的需求和更匹配每個用戶的需求。兩個緯度。廣度和深度。一、廣度,匹配更[…]

簡而言之,成長的本質就是匹配更多用戶的需求和更匹配每個用戶的需求。

兩個緯度。廣度和深度。

一、廣度,搭配更多用戶的需求

更多的用戶和更多的需求。

只有在廣度上匹配用戶需求,才能實現「面」的成長,也就是用戶量的成長。

講個故事。

大家都知道,亞馬遜最早的時候只是賣書的。所以亞馬遜的用戶也都僅限於想買書的用戶群。一個只想買一件衣服的女孩,是不會上亞馬遜的。一個只想賣衣服的用戶也不會上亞馬遜的。

後來,亞馬遜開始逐漸擴大它的品類,例如,它開始賣衣服,於是亞馬遜多了許多買衣服的使用者。

再後來,亞馬遜開始讓賣家在亞馬遜開店,於是就有很多想賣衣服的用戶開始使用亞馬遜。

再後來,亞馬遜覺得它那些閒置的運算資源可以開放出來給租別人用,於是就推出了雲端運算,要做網路的「水電煤」。於是,亞馬遜又多了許多的開發者和企業用戶。

國內,京東的發展和亞馬遜是類似的。最早,京東只是賣一些電腦配件之類的東西。所以,那些想買一件漂亮衣服的女孩們是不會用京東的。那些想賣衣服的商家更不會用京東的。

後來,京東的經營品類越來越多,有了很多很多的衣服,於是,很多女孩都跑到京東來買衣服。

後來,京東允許商家開店,所以,很多賣衣服的商家成為京東的使用者。

再講個故事。

大家都知道,Google是做搜尋引擎起家的。當然,到現在,搜尋依然是Google的核心。

只是,當初,Google只有搜尋的時候,雖然,很快有了大量的用戶,但是,大家使用Google的時間是很短暫的。因為搜索,就是搜一下,然後就離開了。就算每個使用者每天都搜尋很多次,也用不了多少時間。

也就是說,使用者使用Google的使用時長是很短的。使用時長短,那就意味著透過廣告變現的機會少,收入就少。

後來,Google推出了Gmail。

郵件是普遍的、高頻的應用,而是使用時長天然地比搜尋要長。所以,用戶每天在Google上花的時間明顯得增加了很多。

再後來,Google又推出了Google docs。

寫文件、做表格這一類辦公的事情,是需要花大量的時間的。於是Google的用戶每天在Google上花的時間更多了。 。 。

這是廣度。然後,我們再說深度。

二、深度,更符合每個使用者的需求

只有深度,才能更符合每個細分用戶群的需求。

只有深度,才能實現成長。

深度,其實就是「品類第一」。

只有做到品類第一,才能這個「品類」的用戶群放棄同類的產品而使用你的產品,才能讓你的產品實現成長,甚至是獲取到這個用戶群所有的用戶。

接著講亞馬遜的故事。

亞馬遜就是品類第一的典型案例。

從當年,它開始在線賣書開始。就把「品類第一」當作自己的策略。

在線賣書,無論哪個類別的書,相比線下書店,它可以賣的最全面,所以,任何一個細分品類,它都有最全的書可以賣,而且還可以零庫存。

所以,一方面,亞馬遜籠絡了大量的長尾購書需求的用戶,而長尾用戶加起來又遠超頭部用戶。再加上長尾需求的用戶又很容易轉換成頭部需求用戶,所以亞馬遜很快就把購書需求的用戶從傳統書商那裡籠絡了過來。

另一方面在庫存方面可以做到零成本。成本的降低,讓亞馬遜可以在書的價格上給用戶更大的優惠,於是又大大增加了購書需求的用戶的吸引力。

這樣一來,亞馬遜算是把自己做成了買書這個需求的“品類第一”,或者說“書店”這個品類的品類第一。

到後來,做雲端運算。亞馬遜依然是品類第一的策略,亞馬遜做雲端運算的時候,整個網路大大小小各種伺服器主機商,參差不齊。他們靠賣和出租伺服器或虛擬主機賺錢,但是,要想做一個網站,不僅是有了伺服器或虛擬主機就夠了,首先,各種的配置會非常麻煩,而且成本也很高,然後,隨著業務的發展、流量的成長,各種儲存、CDN、彈性運算、靈活升降級等等各種服務都是需要的,而這些,一般的主機商根本提供不了或無法完整提供。而且,很多主機商技術水準也比較差,伺服器的穩定性等各方面比較差。

亞馬遜打出「雲端運算」的大旗,要把這個賣和出租伺服器、虛擬主機的市場變成一個「賣服務」的「水電煤」模式。

亞馬遜的這個模式就是IaaS,也就是「基礎設施即服務」。

亞馬遜IaaS的出現,直接打敗了大批大大小小的主機商。於是,大量的開發者和企業拋棄了原來用的主機商的產品,轉而使用亞馬遜IaaS。

亞馬遜在「網路基礎設施」這個品類做到了第一,一直維持到今天。

再說Google。

Gmail。

2004年,Google推出Gmail。而,那時候,email這個領域,已經有各種巨頭,這似乎已經是個飽和的市場,做email,幾乎沒有人認為還有什麼機會。

然而Gmail的推出後,迅速火爆,大家紛紛拋棄Yahoo email、Hotmail等已經使用了多年的郵箱,轉向使用Gmail。

國內的情況也一樣,那時候,在國內訪問Google也沒有任何限制,大家紛紛註冊和使用Gmail。

為什麼?因為,Gmail做到了email這個品類的第一——在其它方面不輸於競爭對手的情況下,Gmail是儲存量最大的email。

Gmail儲存量1個G。

註:如今的Gmail的儲存量已經遠遠超過1G。

現在,聽起來,1個G,似乎就是個笑話。然而,你們可能不知道,在Gmail出現之前,所有的郵箱的儲存量只有幾兆到幾十兆。

我仍然記得,當年的Hotmail只有5M的儲存量。國內儲存量最大的郵箱-163的信箱,存放量也只有25M。

所以,當時Gmail的出現,可以說是顛覆性的。於是,大家紛紛用起了Gmail。

Google docs 也是類似的情況。

在Google docs出現之前,寫文件這件事,都是要透過微軟的word或是其它客戶端軟體來完成的。而且這些軟體大多是收費的。

也就是說「文檔類」產品都是客戶端的。

Google docs創造了「線上文件」這個細分品類,並且,一直保持自己在這個品類的第一。

而因為「線上文件」相比「客戶端文件」的優勢(免費、方便、協作等),直接從微軟等企業中搶走了一批的用戶,從而大幅提升了用戶使用Google的使用時長。

這就是,做深度,做到品類第一,那這個品類下的用戶群就都是你的。做不了大品類第一,那就做小品類第一,做細分品類第一。

做深度,搶到一個品類下的用戶群。做廣度,搶到更多品類下的用戶群。

這就是成長的本質。

多說幾句。

匹配需求就是做產品。

這就是做產品就是做成長,做成長就是做產品。

產品是用來賺錢的。成長就是那個賺錢的過程。只有在「賺錢的過程」中,不斷做好產品、更好得搭配需求,才能持續獲取更多用戶。


copyright © www.lyustu.com all rights reserve.
Theme: TheMoon V3.0. Author:neo ya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