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互联网没有“大厂”——有数据有真相
腾讯网的一篇文章。摘录了一些。
2020年数据表明,在互联网与直销零售产业,中国前十名企业的市值总和是亚马逊的78%、营收是71%、利润是125%。在互动媒体与服务产业,中国前十名企业的市值总和是阿尔法贝塔的66%、营收是54%、利润是72%。
再看互联网与直销零售产业的中国全部40家企业总市值为10764亿美元、营收为2467亿美元、利润为306亿美元,总和也只是亚马逊相应数据的80%/64%/144%。在互动媒体与服务产业的中国全部44家企业总市值为6739亿美元、营收为1021亿美元、利润为294亿美元,总和也只是阿尔法贝塔相应数据的67%/56%/73%。
中国互联网产业全产业的实力不及美国一家企业
看了这篇文章,感慨,中国互联网,没有“大厂”。
两年疫情,对于互联网来说,其实是个利好,而且还是个大利好。
亚马逊、阿尔法贝塔(Google)这两年的大涨就足以说明这一点。
但是,有意思的是,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不仅不涨,反而在跌,甚至是大跌。
为什么?
为什么?
为什么?
因为国内的互联网企业普遍缺乏“硬实力”。
20余年互联网,我们玩儿的都是什么?
流量游戏、复制粘贴和爬虫(不仅仅是内容,还包括代码、创意等)、勾引和算计用户(有人管这也叫增长)、花样撒钱(也被叫做增长)、黑科技。。。
总之,备受推崇的都是“虚”的,都是花招,都是“中看中听”的。
以上,我都玩过,特没劲,特别没劲,特别地没劲。
再看看人家亚马逊都做了什么。
如果你觉得亚马逊就是一个网上商城,那你就大错特错了。
亚马逊,至少还有两个东西:
1、全球第一的云计算。
2、全球第一的电商供应链。
注:这里的第一可不仅仅只是规模。
这意味着什么?
1、线上,最能触达、连接、服务全世界网民。
2、线下,最能触达、连接、服务全世界人。
用大白话说吧。
1、线上,把全世界的商品卖给全世界。
2、线下,把全世界的商品送到全世界。
你需要吗?
你能做到吗?
你能找到替代品吗?
这就是硬实力。
你需要。
你做不到。
你找不到替代品。
所以,只能用它。
所以,疫情开始后,国内很多企业纷纷入驻亚马逊,把自己的商品卖到全世界。
疫情,对全世界造成的一个巨大影响就是全球人口的流动性大大降低。简单地说,就是,大家都尽量不出门、不见面、不接触了。
所以,全世界对线上的连接的深度和广度的需求大幅度上涨,对线下的连接的深度和广度的需求也大幅度上涨。
这就是亚马逊在这场全球性大灾难中大幅度上涨的根本原因。
为什么是亚马逊?而不是国内的某个互联网公司?
因为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太“虚”了,而亚马逊是满满的硬实力。
2021年,读过的书里,《反脆弱》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。这本书中的观点用在这里真的恰如其分。
引用一下这本书开头的一段话。这段话我很喜欢:
如何爱上风,风会熄灭蜡烛,却能使火越烧越旺。对随机性、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:你要利用它们,而不是躲避它们。你要成为火,渴望得到风的吹拂。这总结了我对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明确态度。
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太“脆弱”,就像一根蜡烛上的火苗,而人家亚马逊即便不算“反脆弱”,也是“硬”到足够顶住这场全球大灾难。
云计算,就不说了,国内做云计算的大都是照搬亚马逊的aws。
就说说亚马逊的全球电商供应链吧。
“只要在世界各地建仓库,建物流团队,再搞一些OMS、WMS之类的供应链系统就可以拥有和亚马逊差不多的全球电商供应链了。”
千万别这么想,你会被自己玩死的。
亚马逊的供应链,每个环节都是满满的“技术含金量”。
就拿在建仓库这件事来说。
某个国家/地区需要建多少个仓库?
每个仓库具体建在什么地方?
这些都是通过大数据算出来的。为的是整体的“供应成本”最低。
再比如,他们长年累月地在做一件事情。
那就是不停地用各种算法去算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的成本,然后,提出各种假设,然后再算各种假设造成的影响。
这是为了寻找让“供应成本”更低的方法。
也就是:如何才能让整体效率更高,“供应成本”更低?
直白点说:如何才能更快更省钱?
比如:
如果某个环节用某种算法减少人工操作,那么一年能省多少钱?值不值得做?
如果某个环节用某种机器人替代工人,那么一年能省多少钱?值不值得做?
。。。。。。
如果值得做,那么,他们就会把“如果”变成“现实”。
多年积累下来,亚马逊已经让自己的这个供应链变得“强大而经济”。
即便有竞争对手能在规模和范围上迅速赶上它,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能在效率和成本上和它竞争。
这就是亚马逊的供应链,满满的“技术含金量”,满满的硬实力。
几年前,曾和亚马逊供应链的“元老”之一有过一次长聊,聊的就是亚马逊的供应链。所以,了解一些。
不得不说,相对于亚马逊的“硬实力”,国内的互联网企业,真的太“虚”了。
不说了,引用一句话做结尾:
风会熄灭蜡烛,却能使火越烧越旺。